




漁墜
漁墜的作用主要是憑借釣者的投擲力量帶動餌鉤遠投,并將其固定在欲釣水域的某個水深層次。主要品種有海竿墜、手竿墜和拋砣法重墜。
(1)海竿墜
分活墜和死墜。前者中心部為線條狀空心,拴線后可自由滑動,多與各式集團鉤搭配,鉤在前,墜在后。死墜則無空心,尾部有易拴線的金屬環(huán),墜在前,鉤在后。各式誘魚器,多屬死墜。
(2)手竿墜
全為死墜。根據浮漂浮力配重的墜,多為0.5——2克。有些特殊釣法——戳孔、釣拱、近岸釣鲇魚等,都不使用漁墜。
我國習慣釣法,多用綠豆粒大的鉛墜,夾在魚鉤上方5——7厘米處,可單鉤釣,也可雙鉤釣。臺灣地區(qū),多用立柱形兩頭帶金屬環(huán)的鉛墜。根據浮漂浮力,在兩環(huán)中間立柱上增減鉛皮(用牙膏皮也行),直至與漂墜搭配適當。
(3)拋砣法重墜
與海竿墜大同小異,只是重量應加大,以便拋砣時能形成較大離心力和慣性力。為此,一般都選用80——120克的重墜。拴墜時,可在墜與主線之間加一個能轉動的聯(lián)接器,這樣不僅拆卸方便,而且可使擰扭的漁線自動回復。
溪流竿的優(yōu)缺點:
節(jié)短,攜帶方便;臺釣竿節(jié)長攜帶不方便;
溪流竿節(jié)多,調性軟,硬度不高,價格便宜,只適合釣小型魚種,遇上大魚往往喜歡斷竿,特別是所用線組較粗,上魚時與魚回合的較用力過大時,特別愛斷竿。

磯竿又稱手海兩用竿,原主要用磯釣,現(xiàn)又成為淡水釣大魚的必備,磯竿的調性界于手竿和海竿之間,比海竿要軟,不適合遠投,一般用中小型漁輪,長度一般在3.6米—7.2米之間。
春季釣鯽魚技巧:
想成為一名真正的釣者,盲目地到水邊揮竿***,你只能是一時的贏家。要研究天氣、氣象。如果你作好了一輩子***的打算,開始動手寫***日記吧。建議你上網:天氣在線--里面包含了***各地當天的、過去的天氣、氣壓、溫度、濕度、風向等等。應有盡有把每天***的情況與網上記錄作出對照。你就可以輕而易舉地總結出適合自己***的天氣。
春季是魚類產卵季節(jié),在淺水處魚兒較多,如有活水流入,在流水與靜水交界處下鉤,必有豐富收獲。春釣淺(春季3-4月份應在淺水向陽處下鉤)

早春***要點:
釣餌宜葷不宜素
魚兒經過一冬的消耗,需要補充自身的蛋白質。所以,釣餌要盡量不使用素餌,應選用營養(yǎng)豐富的線蟲(紅蟲)、紅蚯蚓等動物餌料。因早春氣溫低,魚兒食欲差,對魚餌味道比較挑剔。線蟲、紅蚯蚓穿上鉤后,具有動感,能起到刺激和逗魚上鉤的作用。
釣位宜淺不宜深
立春以后,氣溫開始逐漸回升,魚兒也開始了一年新的生活?!按横灋笔潜姸噌炇值墓沧R。原因很簡單,水草要先從淺灘長出,魚兒游到淺灘才有食源;淺灘在陽光照射下,水溫上升快,這時的魚兒必奔淺灘覓食。在通常情況下,早春除早、晚的深水外,其余時間應釣淺水部位。這種“釣淺不釣深”的釣法,是根據這個時段的氣溫變化和魚兒的活動規(guī)律來決定的。